18日下午,十七大代表、信息產業部副部長婁勤儉在新聞中心接受了美國僑報、英國金融時報、日經新聞和鳳凰衛視、香港電臺、亞視新聞等十多家記者的聯合采訪,分析了當前中國信息產業發展的良好機遇。 他表示,近幾年中國信息產業發展保持了高速增長,年增長速度超過25%。十六大時,中央提出把信息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優先發展,今年的十七大報告中,胡總書記又談到信息化和工業化的融合問題,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中把信息產業放在了首位,體現了國家對信息產業工作的高度重視。技術的快速革新促進了管理模式的改變,并與中國龐大的消費群體共同支撐起了信息產業的發展。這些都是中國信息產業發展的有利因素。 但是中國信息產業起步晚...
新華社北京10月18日電(記者錢彤、丁建剛)十七大代表、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田成普18日在這里說,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發明專利受理國,中國在知識產權領域能為舉辦奧運會提供良好環境。 在十七大新聞中心組織的集體采訪現場,田力普說,2006年,中國成為繼日本、美國之后的全球第三大發明專利受理國。2006年發明專利申請,國內增速是國外的三倍。其中,國內受理122318件,同比增長30.8%;國外受理88172件,同比增長10.4%。2002年以前,中國國內專利申請中,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多、發明專利少;發明專利國外多、國內少;國內發明專利中,個人發明多、職務發明少。十六大以后,這種情況發生了...
1995年國家立法授權海關在進出口環節對與貨物有關的知識產權實行保護以來,國內外權利人對海關執法越來越認可。特別是最近幾年,海關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頻頻獲得國際大獎,今年又被世界海關組織授予“打擊假冒和盜版特別貢獻獎”。中國海關到底做了哪些工作獲得國際認可?目前中國海關知識產權保護的特點和困難是什么?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日前采訪了海關總署政策法規司司長孟楊。 靠的是硬碰硬的實力 問:海關為什么能獲得世界大獎?國際社會對中國海關做的哪些工作給予了認可? 答:這兩年來,國際社會給予中國海關知識產權保護的認可比較多,特別是去年全球反假冒組織向各國執法機構頒獎,當時有不少國家競爭,最后意大利...
目前,許多發達國家、跨國公司和產業聯盟都力求將自己的專利技術提升為標準,以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壟斷化”已經成為國際競爭的新游戲規則。不少跨國公司利用自身在技術上的領先優勢、在專利保護方面的經驗以及專利權的壟斷地位打壓中國企業。面對這種情況,中國企業該如何應對? 專利費圍攻頻頻襲來 當中國彩電制造商大踏步走出國門的時候,進口國的國門卻豎立起了一道高高的銅墻。 美國ATSC專利費從2007年3月起征收。從今年3月1日起,美國國內禁止銷售模擬電視,銷售的所有電視機必須是數字電視,并且必須符合美國ATSC即美國先進電視系統委員會數字電視標準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