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寶CEO王佳梁終于可以松一口氣了。
通過一年的準備與日夜奮斗的努力,觸寶科技結束了與美國軟件巨頭Nuance的專利侵權案,成為中國首例贏得美國337調查勝訴的公司。
近幾年中國與美國企業之間在ITC訴訟的官司頻繁曝光,對于中國企業來說,337調查已經成為了美國保護本土企業的一個利器,而早期大多數中國企業會選擇不應訴直接通過繳納專利許可費等方式與原告達成和解或簽署同意令,因為在高額的ITC訴訟費用面前,未必就會最后贏得勝利,需要面臨消耗大量經費并且需要面對最后敗訴的結果,所以大多數中國企業在早期會選擇交錢了事。
面對Nuance的起訴,觸寶并沒有逃避,而是選擇了應訴。“我們大部分收入來源都是海外市場,Nuance的目的就是把我們拖垮,趕出市場。”王佳梁表示,選擇應訴是觸寶不得不面臨的選擇,沒想到這個官司會成為中國首例贏得美國337調查勝訴的案例。
什么是337調查?
在美國知識產權訴訟官司一般分為地方法院訴訟與337調查(337調查是指由ITC(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對不公平進口行為展開的調查),二者的區別在于:
ITC法院訴訟影響力大,且時間周期短,一般來說只需要12-16個月,同時需要高昂的經費,普遍一個周期消耗500W-800W美元,美國“337調查”是可以跨越國界,即使在美國沒有分公司,沒有資產,只要產品進入美國市場,哪怕是通過中間廠商進入的,也同樣會成為被告。
337調查可以針對一類型產品頒布排除令,甚至一家公司敗訴,連同該國其他生產該產品的企業同樣也要退出美國市場。
在制裁方式上,337調查中不包含侵權數額的賠償,但是337調查中,原告專利權人可以申請法院頒布針對具體被告發布的有限排除令,禁止該侵權企業的侵權產品進入美國市場;也可以申請法院頒布不針對特定被告、不區分產品來源地的普遍排除令。
也就是說,無論是哪個國家、哪家公司生產或銷售的,只要是該類型產品,都將被禁止進入美國市場。目前,337調查已成為大多數美國公司借助專利工具保護美國市場的極其具有殺傷力的渠道。
ITC終裁做出后,337調查的最終裁定作出之后,會將其提交美國總統審議,如美國總統在ITC裁決做出后60日內未基于政策因素予以否決,則該裁決將成為終局裁決。實踐中,極少出現美國總統否決ITC終裁結果的情況,但也有例外,例如三星針對蘋果(520.56, 8.07, 1.57%)發起的337調查,終裁決定對蘋果頒布排除令,但美國總統基于政策因素否決了該終裁。
而地方法院影響力要比ITC小很多,并且時間周期很長,通常為2-3年,一般情況下雙方在未開庭前就已經和解了。地方法院只能對在美國有資產并且有設立分公司或機構辦事處的企業具有管轄權,換句話說,只有具備這樣的條件,才能作為被告被起訴,要不然告不了。
另外,地方法院只能對具體被告的侵權行為進行裁定。在地方法院訴訟中,原告可以要求被告就其侵權行為進行賠償,但是由于涉及管轄權的問題,地方法院訴訟僅能對一些必須能夠以法律規定的方式被送達并且在美國境內有可執行資產的特定被告提出。因此,很少有美國公司對外國公司就知識產權侵權通過地方法院提起訴訟。
為什么觸寶能勝?
談及觸寶能夠勝訴的原因,王佳梁表示,主要有三點:第一,在還沒有開始打官司之前就有了充分的準備,觸寶大部分創始人都擁有很強的海外背景,對知識產權方面非常熟悉。另外,觸寶也能夠確認,沒有侵犯Nuance的專利,最后的判決也是以事實為依據。
第二,從接到應訴、準備,最重要的問題是信心。這類官司律師費都是巨額的,面臨上百萬美元的訴訟,很容易對自己失去信心。另外,選擇一個靠譜的律所尤其重要,觸寶選擇了美國知識產權最有名的Finnegan律所,在整個訴訟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最重要的是尊重美國的司法體系,不能撒謊,以美國的游戲規則出牌,最終贏得了法官的判決。”王佳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