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熱點事件:
11月11日,“雙十一”電商促銷活動如火如荼,武漢市青山區警方聯合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破獲一起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案,現場抓獲通過直播平臺售賣假貨的網店店主潘某夫妻及4名店員,涉案金額達1545萬元。
今年11月初,某服裝品牌的商標權利人向武漢市公安局青山區分局(鋼城分局)經偵大隊報警稱,有人在網上銷售假冒其注冊商標的女裝。青山區警方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立即組織開展調查,發現2017年12月至今,潘某夫妻二人為牟取非法利益,在網上銷售假冒某品牌注冊商標的女裝,其網店仿照該品牌女裝同樣的款式進貨,非法貼上該女裝品牌的商標后,通過“小紅書”平臺宣傳引流,然后以直播帶貨的方式銷售上述女裝。
11月11日下午,青山區公安分局經偵大隊聯合青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開展聯合執法行動,將涉案網店店主及店員抓獲。潘某辯稱,其賣的并不是涉案輕奢品牌,而是同款女裝。
經查,潘某等人先后向13個省市的上萬名消費者銷售假冒涉案品牌注冊商標的女裝3萬余件,涉案金額達1545萬元。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處理中。(作者:王國浩)
小編點評:
剛剛過去的“雙十一”電商促銷活動中,直播電商繼續保持著強勁活力,在這種商業模式下,越來越多的流量不斷轉化為銷量,為消費市場注入強勁動力。然而,由于準入門檻相對較低、法律法規尚不健全等原因,在直播電商發展火熱的背后,商標侵權、假冒偽劣、虛假宣傳等“翻車”事件時有發生,無形中消耗著消費者對直播帶貨平臺及主播、商家的信任度,暴露出直播帶貨繁榮背后的亂象。
直播帶貨行業“火熱”亦“水深”,“剁手一時爽,維權不敢想”可能是很多消費者面臨的處境。帶貨主播與平臺在注重流量和銷量的同時,應進一步提升商標品牌意識,建立完善相應的售后服務體系,自覺抵制銷售商標侵權、假冒偽劣、“三無”產品及虛假宣傳等行為,對售賣商品嚴格準入審核、統一管理,杜絕商標侵權與假冒偽劣行為,向侵權行為和假冒商品“亮紅燈”,依法保證商品與服務質量,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共同維護電商促銷市場秩序,促進直播電商行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