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日,愛立信在英國、德國、意大利三國同時發起對中興通訊的專利侵權訴訟,10天后的4月11日,中興通訊在中國區發起對愛立信的專利侵權訴訟。不回避知識產權的競爭,誰是虛晃一槍還是真正在捍衛自身權利?
“隨著3G、4G時代的到來,中國企業在全球通信產業鏈上已經有了話語權”。中興通訊副總裁胡劍如是說。“4月10日我們正式在中國區提起對愛立信的專利訴訟,內容主要涉及核心網、GSM(2G)及第四代移動通訊系統(4G)的多款產品,我們有備而來,對打贏這場官司很有信心。”
從4月1日愛立信起訴中興通訊在英國、德國、意大利對其專利侵權后的第10天,中興通訊提出了反擊,這也是中國通訊企業首次就4G核心專利技術對西方企業提起訴訟。
“走出去”一路坎坷
近年來,中國企業在自主創新上不斷地進行技術拓展,尤其是通訊設備行業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得最快,通過近30年的積累,中國企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競爭能力,他們不懼怕競爭。在收到愛立信訴訟的10個工作以內,中興通訊一方面積極反訴,一方面也發起了對控方的主動訴訟。
2012年是4G標準批準的時候,2012年到2014年很多運營商要進行大規模建設,一定也是知識產權官司最多,最復雜的時候。中國社科院知識產權中心主任李明德表示:“當我們自己的專利武器庫當中,有了足夠的專利的數量,包括足夠的質量好的專利的時候,那么我們去應戰的時候就會從容得多。而且不僅僅是應戰,在必要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利用我們手中的專利武器庫,主動出擊。”
不懼怕專利戰
“中興通訊目前擁有3.3萬項專利,研發人員超過三萬人、2010年我們國際專利量申請高達1863項,位居全球所有企業第二位、通信行業第一位,我們每年將營業收入的10%投入研發,最近4年來累計投入接近200億元人民幣。”中興通訊IPR知識產權總監王海波告訴記者,“在西方通信企業受金融危機拖累業績大幅下滑的情況下,中興通訊卻在以專利和技術"高度密集區"著稱的歐美地區的收入同比增長了50%。”
據了解,中興通訊目前在全球各地共設有15個研發中心,并且與全球頂級運營商共同建立了30多家聯合創新中心。同時,中興通訊與國內外數十家大學合作建立了研發基地,以“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方式加強科研。所以,這次中興通訊能夠第一時間內發起對愛立信的反訴,也是依托于中興通訊多年的技術專利積累。
李長春同志去年視察中興通訊東歐代表處時,還專門為中興通訊題詞,盛贊中興通訊是中國“自主創新的典范。”
LTE時代東西方平分秋色
截至2010年12月底,中興通訊在全球的TD-LTE實驗局及商用局合同達18個,與歐美多家跨國運營商展開合作,遍布歐洲、印度、獨聯體、亞太、東南亞等區域12個國家,占據全球21%的比例,而愛立信、諾西、阿朗只分別占據18%、18%和17%的份額。
“在基礎專利上的差距,西方公司在2G時代占了80-90%,3G減少為60-70%,4G大家已經開始平分秋色。”王海波說。
目前,中興通訊在技術創新方面已躋身全球一流企業。預計到2012年,中興通訊在LTE領域的專利占比將從目前的7%提升到10%以上,在4G時代實現技術趕超。可以說,本次中興通訊對愛立信發起的訴訟,預示著預示著東西方新舊勢力的PK再次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