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摩托羅拉之后,邦諾公司又因Android系統涉嫌侵犯微軟專利站在了被告席上。
3月18日,微軟公司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及華盛頓西區地方法院提交了訴狀,控告邦諾(Barnes&Noble)的Nook系列產品侵犯了自己的“若干項專利”。與邦諾一同被告上法庭的還有為其提供代工服務的臺灣工廠富士康和英業達。據悉,Nook系列產品包括電子書和平板電腦,它們采用的都是谷歌的開源操作系統Android。
微軟稱這是在與被告公司協商無果后“被逼無奈”作出的決定。依據微軟副總裁兼法律顧問霍拉西奧·古鐵雷斯(HoracioGutierrez)的說法,由于Android平臺侵犯了微軟的數項專利,“因此推出及生產Android設備的企業,必須尊重微軟的專利權”。據國外媒體報道稱,微軟方面除要求法庭勒令被告停止侵權行為外,還要求獲得賠償。
截至目前,Android陣營的宏達電(HTC)及亞馬遜已與微軟達成授權協議。
其實,無論是宏達電、亞馬遜,還是摩托羅拉和邦諾等公司,它們在主業上與微軟幾乎沒有競爭關系(僅亞馬遜和微軟在云計算市場互為競爭對手),但因為Android,它們不得不和強勢的微軟形成對立。
“歸根到底,它們都是被連累的一方。”有業內分析師直言,“從摩托羅拉到邦諾公司,微軟真正要做的是保護被谷歌Android系統無償使用的專利。”
微軟的官司
“在此之前的1年多時間里,我們一直試圖與邦諾、富士康和英業達達成許可協議。”但由于三方都拒絕這樣做,“我們無法忍受這種規模和范圍的侵權。我們的行動僅僅是為了給被Android設備侵犯的知識產權贏回其應得的尊重。”古鐵雷斯這樣解釋微軟的行為。
邦諾是美國最大的實體書店,擁有將近800家店面。邦諾還是僅次于亞馬遜的全球第二大網上書店。但自2009年中期起,眼見亞馬遜Kindle電子書走俏于市,并給傳統圖書市場帶來巨大沖擊,邦諾于當年11月30日推出自有品牌的Nook系列電子產品。
在針對邦諾的起訴案中,微軟指控Nook安裝的用于屏幕轉換、網絡瀏覽電子書互動的軟件侵犯了自己的25項專利,包括文件及電子書的互動功能、觸摸快速瀏覽網頁功能等,而富士康與英業達作為相關產品硬件設備制造商應負連帶責任,因此“一并列為被告”。
對于微軟的法律行動,英業達公司表示正在對訴訟進行評估,富士康公司也表示還處在內部研究階段,沒有發表任何回應。
這是繼起訴摩托羅拉之后,微軟近期在維護專利權上采取的又一次法律行動。2010年10月至12月間,微軟就摩托羅拉Android智能手機侵犯自身專利一事兩次向對方發起訴訟。
2010月1日,微軟指稱摩托羅拉的智能手機在同步郵件、記事簿、聯絡人、會議排程等9項功能方面侵犯自己的專利權。12月23日,微軟在新增的訴訟中指責摩托羅拉Android手機侵犯5項專利。
值得注意的是,摩托羅拉和邦諾都曾是微軟的合作伙伴。
10年前,邦諾是微軟MicrosoftReader軟件合作伙伴,還是微軟WindowsLiveSearchCashback項目的合作伙伴。而微軟和摩托羅拉則在智能手機硬件方面合作頗多。但隨著這兩家公司相繼投身Android陣營,它們和微軟的關系不再如以前親密,最終步入走上法庭的道路。
劍指谷歌
在得知微軟訴訟案件后,谷歌方面作出聲援,“盡管我們不是微軟訴訟的被告,但我們堅定地支持Android平臺以及我們的合作伙伴。微軟的軟件專利主張威脅創新。”
谷歌站出來表態很重要,因為硅谷方面較為一致的看法是,微軟最新一次訴訟“真正針對的是谷歌”。他們認為微軟一直對后者耿耿于懷,覺得“谷歌Android系統對自身的Windows平臺構成蠶食”,打擊之心早已有之。
在近幾年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市場上,最大贏家當屬Android系統,它一舉踢掉雄踞手機操作系統首位達10年的諾基亞Symbian而成為“新科狀元”,令諸多品牌重現生機。其中,摩托羅拉依靠Android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智能手機品牌之一,再度樹立了自己的行業地位;HTC也依靠推出一系列Android手機而成為市場的寵兒,索愛、三星和LG等著名品牌都相繼跟進。
谷歌在Android系統大獲成功后,又將它的應用伸向了平板電腦和電子書等越來越廣闊的消費電子市場,并搶走了一些微軟的傳統合作伙伴。給業界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2011年的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大出風頭的是聯想、LG和HTC等企業推出的預裝有Android的平板電腦,而不是搭載Windows7操作系統的新款上網本或筆記本電腦。
對于Android系統受到青睞的原因,國外有觀點認為,最根本的在于它具有免費開放性。國外有專業分析人士說,“谷歌不收取授權費,使得Android系統在與類似產品相比時具有一定優勢。”而微軟的WindowsPhone7平臺卻要付費使用,這就令想降低制造成本的廠商不會首先考慮微軟。
但微軟方面并不認為“Android是免費的”,因為“當Android侵犯其他公司專利權時,使用者會為此帶來法律成本”。
市場競爭
“與其說微軟訴訟是對專利和知識產權的保護,不如說是對移動市場份額的謀求。”一位業內分析師直言,“微軟的這次訴訟只是快速增長的移動市場上知識產權大戰的一個縮影。”
隨著科技公司之間競爭日益激烈,各企業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變得更為重視,所謂的專利訴訟,也已經從原來單純的專利保護演變成企業打擊競爭對手的一個重要手段。
2010年10月6日,摩托羅拉對蘋果提出起訴,指控蘋果iPhone、iPad、iPodTouch和某些Mac計算機侵犯自己的18項技術專利。當月29日,蘋果反訴摩托羅拉,稱其Droid系列等多款摩托羅拉手機侵犯蘋果與多點觸控相關的6項技術專利,后又追加對摩托羅拉侵權的12項專利。此前,業界還發生了蘋果狀告HTC、諾基亞狀告蘋果等多起訴訟案。而全部涉案公司,無一不在消費電子市場上互為對手。
具體到微軟案件,有觀點認為,一旦微軟勝訴,邦諾的Nook系列產品將可能遭下架處理,“但微軟與谷歌的戰爭并不會因此結束。坐慣行業老大地位的微軟可能還會在其它方面出手。”業內分析師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