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今年4月份開始,蘋果公司與三星公司就 “摩擦”不斷,截至目前,三星和蘋果已經在全球9個國家和地區針對20多項專利進行了針尖對麥芒的訴訟,相互指責對方“明顯侵權”。雙方的爭端還未結束,蘋果與安卓陣營的另外幾位成員摩托羅拉、HTC也戰火重起,專利之爭愈演愈烈。
隨著蘋果、三星兩家公司間的專利糾紛不斷擴大,雙方未來是否會在中國市場發起類似訴訟,也引起國內業界的關注。
上海泛洋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劉春泉稱,在中國啟動專利訴訟的成本相對較低,雖然賠償也不高,但一旦啟動訴前禁令程序,對市場的影響將是巨大的。
谷歌公司與三星公司日前聯合發布了安卓4.0系統,兩大巨頭一起發布,無非是向外界證明安卓陣營的強大和團結。其實,兩大巨頭暫時走到一起,三星的競爭對手蘋果也有“功勞”。三星已在與蘋果的專利大戰中連敗兩陣,在德國、澳大利亞,它的部分產品銷售都受到限制。
而谷歌與蘋果更是相互拆臺,此前谷歌欲以9億美元的高價收購北電6000多項專利時,蘋果卻聯合微軟等公司組成財團以高于谷歌4倍的價格成功阻擊了這一收購。
這令人咋舌的成交價格并不意味著谷歌收購進程的結束,谷歌在隨后不久就以125億美元的天價收購了摩托羅拉移動部門,谷歌首席執行官拉里?佩奇很直接地說:“谷歌收購摩托羅拉移動,就是希望通過強化自身的專利實力來提升市場競爭力,這有利于谷歌抵御來自微軟、蘋果和其它公司的反競爭威脅?!睋?,在這次收購之后,谷歌至少獲得了1.7萬項授權專利和7500項專利申請。
歐洲專利局在一份未來專利系統研究報告中指出:專利已不只是企業的防御工具,它已經成為企業的核心戰略。在接受歐盟委員會征詢的企業中,有18.7%坦承申請專利的目的是要阻止競爭對手。在競爭激烈的科技行業,為了專利下血本已成為一種戰略。
據專家介紹,近年來在國內IT領域,中外企業間的專利訴訟其實已屢見不鮮,甚至有不斷蔓延之勢。如今年2月份,諾基亞在上海市一中院起訴上海華勤通訊技術有限公司涉嫌侵犯其八項核心發明專利,并要求賠償人民幣約9000萬元。今年4月份,愛立信向英國、意大利、德國法院提起訴訟,稱中興通訊侵犯了其G S M 和W C D M A技術專利。中興隨即指責愛立信對其進行“專利恐嚇”,并稱將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發起針對愛立信在華專利的無效訴訟。而在近日,針對國際打印機巨頭愛普生與中國民營企業珠海天威的專利糾紛案,國家專利局專利復審委公布了審查決定,對結果不滿的愛普生則表示將繼續提起行政訴訟。
蘋果、三星全球專利大戰同時也給國內IT業帶來警示。對國內企業來說,一方面,由于缺乏核心技術,只能長期在產業價值鏈的低端環節生存;另一方面,專利的不足,又使得在國際專利糾紛中常常處于被動、弱勢地位。此外,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專利技術的缺失也已成為制約國內企業邁向國際市場的絆腳石。
根據工信部此前發布的《2010年信息技術領域專利態勢分析報告》顯示,專利被分成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三種。實用新型專利往往價值較低,只有發明專利才真正具有技術含金量。過去四年雖然稱得上是電子信息產業的“專利爆發期”,但專利結構仍不理想。來自國外的申請中,幾乎99%都是發明專利;但國內的專利申請,約半數卻是實用新型。報告同時指出,我國內地主要公司與跨國公司的專利申請量差距較大。除了華為和中興,內地沒有一家企業的申請總量超過5000件,而跨國公司在華專利申請前10位都超過一萬件。
國家知識產權局統計數據則顯示,截至2011年6月底,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受理國內外提交的專利申請771.3萬件,其中國內申請661.5萬件,發明專利申請254.3萬件。然而,我國專利總體質量水平不高,在國際分工體系中基本處在下游。首先表現為國內企業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占比較少,而且在國內提交的發明專利申請中,國外來華申請占的比重也較大。其次,從行業布局上看,越是高科技領域,國外企業專利占比越高。由于缺乏核心技術專利,我國企業不得不將每部國產手機的20%、計算機的30%、數控機床的20%至40%售價支付給國外專利持有者。
專利等核心技術的不足已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國內IT企業的發展。比如在LED領域,目前LED產業的核心專利基本都被外國幾大公司控制。這些公司利用各自的核心專利,采取橫向(同時進入多個國家)和縱向(不斷完善設計,進行后續申請)擴展方式,在全世界范圍內布置了嚴密的專利網,從而達到打擊對手,維持自身市場地位的目的,而國內企業則被無奈陷入“外圍內堵”的境地。
中科院蘇州納米所研究員、蘇州納晶光電董事長梁秉文認為,雖然國內LED企業近幾年申請了很多LED專利,甚至是L E D發明專利,但絕大部分不是原創,大部分是在國際L E D巨頭原創專利的基礎上做一些修補,其專利含金量也大打折扣?!叭绻嬲c國際L E D巨頭打起專利官司,國內企業L E D發明專利近70%都可能無效?!?
上一篇三星柔性屏背后
下一篇 愛國者勝訴東芝專利侵權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