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掃”不掉專利侵權煩惱?
日期:2013-12-12 00:00:00 訪問次數:2000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二維碼已經悄然進入人們生活,并占據了一席之地,極大程度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然而,近期一則“二維碼存在專利侵權風險”的消息引發熱議。對此,有專家建言:做大做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二維碼產業才是行業應走的常態化發展之路。
“無私奉獻”還是“放水養魚”?
“二維碼的核心專利屬于日本Denso Wave公司,目前國內使用的部分二維碼是基于該公司的專利進行研發的,存在較大專利侵權風險”,近日,網上披露的一則消息引發業界嘩然。對此,記者連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物品編碼中心二維碼技術主管王毅,王毅告訴記者,常見的二維碼碼制有PDF417碼、QR碼、DM碼、漢信碼等幾十種不同碼制,由日本Denso Wave公司研發的QR碼只是眾多二維碼碼制的一種,簡單將二維碼等同于QR碼的觀點本身就是片面的。
作為我國條碼、射頻識別等自動識別與數據采集技術的業務主管機構和相關技術標準歸口部門,中國物品編碼中心對于二維碼技術標準與專利非常關注。針對該消息中所提“核心專利”問題,王毅表示,根據國際標準化機構規定以及Denso Wave公司官方信息表述,該公司聲明標準規定的QR碼碼制進入公有領域,即按照ISO標準以及我國GB/T 18284標準,生成QR碼或識讀QR碼,無需獲得Denso Wave公司的專利授權許可。
盡管Denso Wave公司發表聲明稱生成或識讀標準QR碼不構成專利侵權,但是否就可以等同于QR碼不存在專利侵權風險呢?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現有二維碼碼制大多由條碼技術廠商進行研發,這些企業除了申請與碼制標準符號的生成與識讀直接相關的核心專利之外,還會申請大量的擴展碼制專利、識讀設備專利以及與二維碼實際應用模式相關的外圍專利,而這些專利,碼制發明公司則并未聲明免費,非碼制研發企業的識讀設備以及真正大規模的二維碼商務應用,在實際過程中很難避開這些專利。
“目前二維碼行業沒有發生大規模的專利訴訟,也許并不是因為沒有專利侵權現象發生。”長期關注知識產權領域的上海騰信律師事務所律師徐明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專利訴訟“利刃”仍然掌握在專利權人手中。
“拿來主義”還是“自主研發”?
缺乏“安全感”的二維碼市場總會讓人心里不舒服,因此“避免專利風險,推薦手機應用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二維碼”的呼聲已日趨高漲。
“呼聲”正濃恰恰反映了民眾對于二維碼市場話語權的強烈渴望。徐明表示,我國自主研發的二維碼如要被廣泛使用,應首先解決兩個問題:第一,技術本身是否具有先進性;第二,我國企業采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標準與其他技術標準相比,是否能降低成本與風險、是否能提高收益。
據悉,我國二維碼企業與先進公司相比曾一度存在巨大的差距,早期的二維碼市場,基本是國外自動識別制造商的天下,我國企業只能從事代理組裝系統集成等低端工作。美、日、歐等國家和地區在二維碼碼制擴展與設備方面申請了眾多專利,對我國企業從事二維條碼技術研發,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方面形成了技術壁壘,同時也造成二維碼生成識讀設備的價格居高不下,嚴重阻礙了二維碼技術在我國的廣泛應用。
“面對國際形勢的步步緊逼,不開發我國自己的碼制是不行的。”王毅告訴記者,我國首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二維碼條碼碼制標準——漢信碼已于2007年正式發布,漢信碼在標準中聲明核心專利免費,這為我國企業打破二維碼設備價格壁壘奠定了堅實基礎。
國家標準的建立為我國相關企業生根發芽、發展壯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目前,我國福建新大陸科技集團、北京意銳新創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維深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自動識別企業已迅速崛起。
“為使我國二維碼相關行業與產業實現良性發展,建議手機二維碼應用優先考慮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二維碼。”王毅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