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增寧”專利權紛爭波瀾再起
日期:2008-03-24 00:00:00 訪問次數:2000
13年前,陜西中醫學院教授李新民發明了一項治療乳腺增生病的技術,安徽蚌埠涂山制藥廠與李新民教授簽訂協議,取得了這項技術的獨家生產使用權。很快,根據該技術生產的藥品“乳增寧膠囊”新藥投入生產,并進入市場。涂山制藥廠并于之后取得了根據這項技術申請的發明專利獨家生產使用權。2005年,就在該藥生產銷售如火如荼之際,擁有這項發明專利獨家使用權的安徽蚌埠涂山制藥廠,卻在市場中發現有人在以低價大量銷售同類產品。
經鑒定,涂山制藥廠認為這種由陜西健民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益貞”牌乳增寧膠囊產品使用了與“乳增寧膠囊”同樣的技術。既然是專利獨家生產使用權,怎么會出現兩家生產商,陜西健民制藥有限公司是否侵犯了自己的權利呢?在交涉無果的情況下,涂山制藥廠以侵犯藥品專利權為名,將陜西健民制藥有限公司和銷售藥品的安徽國泰醫藥公司告上法庭。近日,合肥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此案。
涂山制藥廠:13年前
就已取得專利獨家生產使用權
涂山制藥廠訴稱,上世紀90年代初,陜西中醫學院教授李新民發明了一項治療乳腺增生病的技術,涂山制藥廠于1995年3月13日與李新民教授簽訂了協議,取得了根據這項技術開發的“乳增寧膠囊”新藥獨家生產權。
1995年11月23日,李新民教授就“乳增寧膠囊”新藥及生產技術,以“一種治療乳腺增生病的藥物及制備方法”為名申請發明專利,并在2000年7月7日獲得專利授權。2004年12月8日,李新民教授再次明確了涂山制藥廠享有該新藥的獨家生產使用權。涂山藥廠共向李新民教授支付近125萬,其中許可的直接費用為95萬元。并且李新民對涂山制藥廠表示,他沒有再將專利權許可給任何人。
可是,2005年三四月份起,涂山制藥廠生產的“乳增寧膠囊”銷量銳減。經過市場調查,涂山制藥廠發現陜西健民制藥有限公司的同一產品“益貞”牌乳增寧膠囊大量出現在市場上,并在國泰醫藥的各商業網點有售。
這讓涂山藥廠甚為惱火,以侵犯專利權為由,向合肥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令陜西健民制藥有限公司和銷售藥品的安徽國泰醫藥公司立即停止生產、銷售,將藥品回收銷毀,賠禮道歉,同時索賠95萬元。
陜西健民制藥有限公司:
法院認可了專利使用權
陜西健民制藥有限公司則認為,涂山制藥廠與李新民教授簽訂的是技術轉讓合同,無論其補充協議還是顧問協議,都是圍繞技術轉讓和技術轉讓后技術指導的權利義務而設立。在該技術轉讓合同中,既沒有李新民教授讓渡專利申請權的約定,也沒有對將來可能申請專利和申請獲準后的權益作任何歸屬于涂山制藥廠的約定。涂山制藥廠并沒有證據證明它是專利權利害關系人。
2006年12月25日,陜西健民制藥有限公司與李新民教授曾因專利侵權把官司打到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經調解,陜西省高院出具了民事調解書,認定雙方以合作方式生產乳增寧膠囊藥品,并且,每年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所繳納的專利費用也由陜西健民制藥有限公司承擔,雙方合作期限是專利到期。陜西健民制藥有限公司認為,省高院的調解協議書無疑認可了自己的專利使用權。
庭審現場:
專利權人未現身留懸念
開庭當日,雙方針鋒相對。涂山藥廠堅持認為自己已經履行了對該項技術的使用費用,而且雙方在2004年再次確認“蚌埠涂山制藥廠擁有獨家生產使用權,李新民教授不得再行轉讓給第三方”,所以陜西健民制藥有限公司使用這項技術就是對涂山制藥廠的專利獨家生產使用權構成了侵權。
陜西健民制藥有限公司堅持認為,乳增寧膠囊藥品的專利權人是李新民教授,而不是涂山藥廠。藥監部門頒發的生產許可證明他們有生產權。
安徽國泰醫藥公司辯稱,他們已盡到銷售方對健民制藥有限公司的資質及產品的審查義務,而且只買了一箱藥品,也沒有大范圍銷售。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案件中的關鍵人物專利權人李新民教授并沒有出現在庭審現場,只有他的錄音原文作為證據呈現給法庭。錄音中的陳述顯示,他沒有和陜西健民制藥有限公司商談過專利權合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