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體育電影依托創新打造精品
日期:2008-08-15 00:00:00 訪問次數:2000
不久前,由國家廣電總局、國家體育總局、北京奧組委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北京國際體育電影周隆重開幕。表現北京7年來奧運籌辦歷程的《筑夢2008》作為開幕影片在中國電影資料館率先熱映,23部國產體育新片在所有45部參展電影中競相綻放。“奧運年”契機,為中國導演提供了一個在體育題材上一展才華的舞臺。然而,如何將“熱度”體現至票房,仍是中國原創體育電影需要深思的問題。
群體趕集“奧運年”
中國電影資料館副館長孫向輝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此次體育電影周上展映的多部國產體育影片,都是在2007年之后陸續完成的,中國導演體現出了極大的創作熱情。”
孫向輝直言,從體育電影周而言,往屆總是外國影片唱主角,國產影片唱配角。去年《碧海情》《小鞋子》《火的戰車》等國外影片上座火爆,而國產影片相比之下顯得有些門庭冷落。今年的情況有了很大改觀。很多國產影片反響很好,這說明我們也有了可以與外國體育影片一爭高下的作品。
“觀眾看了《筑夢2008》給我的反饋是真實,這也是我創作這部電影的宗旨,雖然是紀錄片,但我不想說教,希望能把一個中國人準備奧運的大故事通過一個人物一個個生活小事來表現。”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導演顧筠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最近幾年來,她因為導演拍攝《筑夢2008》和奧運官方電影一直是媒體追逐的對象。
為該片題寫中文片名的國際奧委會執行委員會委員何振梁還在首映式上宣布,影片的膠片拷貝將正式被位于瑞士洛桑的國際奧林匹克博物館收藏,成為該博物館收藏的唯一一部中國奧運題材的電影作品。片方還透露,目前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正在同片方積極接觸,希望達成購買意向。如果合作成功,《筑夢2008》將成為NBC購買的首部中國內地制作的紀錄電影,并將在美國二百多家電視臺廣泛播出。
如何贏得票房
“中國體育題材電影最近幾年的創作量很大,也出現了很多好作品,但這期間也有個別應景的主旋律之作,‘應景’是經受不住市場考驗的,而重要因素就是票房,要能真正把這種全民狂歡的熱情燃至票房,不是‘精品’就很難做到。”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教授田卉群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直言不諱。
在采訪中,很多專家都提出了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奧運之后怎么辦?”而這個問題對很多導演乃至整個產業來說都是個“難題”。以北京奧運為契機的中國體育題材電影在奧運之后會有怎樣的命運?是路過的“流行”還是繼續創作“經典”?
“我希望應景的作品越少越好,不具備好的娛樂元素,奧運年之后他們存在的價值值得懷疑,因為我們要營造一個好的產業氛圍,觀眾看電影其實就像買東西,發覺上當后就不會再買。《買買提的2008》就體現了一種全面的娛樂精神,用了一些現代足球的元素、西部風情,以及新疆本土的民俗風情和文化作為精神支撐,表現精神的力量、時尚的元素、娛樂的精神比較出色,這是一部有價值觀的影片,弘揚民族的團結和斗爭的力量。”田卉群認為有價值觀和娛樂精神的體育電影才有可能打動人。
“很多內容好的影片,票房卻很糟,這種情況在電影產業中極為常見。比如《筑夢2008》,既弘揚時代的主旋律,又以人為本,把鏡頭對準基層群眾,通過多線平行結構,體現了國產紀錄片的創新意識和實驗意識的。如果在電視中播放,收視率一定不錯,但要通過票房需要觀眾掏腰包為投資方帶來經濟回報,效果便差了一些。而電影《大灌籃》有很多硬傷,但有明星,有特技,能給觀眾帶來消費欲望,因此票房過億不足為奇。”孫向輝強調,總的說來,中國當下的電影市場還不是很健全,大片獨大,是制約中國電影和諧共生的潛在威脅。這不僅僅是體育電影的問題,也是中國電影的普遍問題。
“圓夢”仍待考驗
“好的體育電影應該力求人文性與科技性的統一。通常所提思想性、藝術性、娛樂性三者統一,所有積極向上的電影而言都不可或缺。而在實現上述目標的過程中,我們通常在主題思想上過多琢磨,而忽視了表現手段的豐富與變化,忽視了科技在烘托敘事方面的巨大作用。”孫向輝指出。
沒有人有能力通過一個概念就把觀眾叫到影院,符合商業運作的模式,講述故事的技巧和手段才會贏得觀眾,而這些技巧已經流失很久了。大片可以靠場面、靠明星的慣性來支撐,而中小成本的電影必須靠故事,否則不可能形成一個有效運轉的檔期流程。比如電影《火的戰車》,就在體育電影中融入了史詩風格,除了把體育元素作為奇觀展現外還體現出一種生動的敘事風格。田卉群也強調,體育本身就是一個挑戰極限、挑戰奇觀、把握瞬間的過程,而體育電影就是要把握住一些普通人不能面對的瞬間,但核心還要通過個人的成長和人性的變化來敘事。
顧筠也強調,要發展好這項產業,中國的電影導演要有責任心,更要有創新意識,不能求數量,而要求質量,好的作品才能推動市場,尤其是主旋律電影、體育電影,觀眾不喜歡講大道理,反而會因為喜歡其中的故事和人物。
“夢肯定能圓,因為我們電影人都在努力,不管什么題材的電影,作為一個職業電影人都會肩負責任全力以赴。”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顧筠表示筑夢仍在繼續,圓夢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