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產保全防止惡意轉移
2009年9月4日,廣東省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根據原告申請,作出對5家KTV經營場所進行財產保全的裁定并立即執行。這次首開廣東省先例的財產保全是繼安徽省合肥市7月21日首起對卡拉OK經營場所執行財產保全案件之后,國內第二次對卡拉OK經營場所執行財產保全,有效地維護了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在此之前,由于對侵權者缺乏財產監管機制,侵權者經常在訴訟過程中擅自轉移財產,導致審判結果無法執行,侵權損害賠償流於表面,不能對侵權者進行應有的懲治,從而導致音像作品知識產權訴訟案中法院判決執行難,甚至權利人贏了官司輸了錢,致使知識產權保護不能有效實施。對此,權利人改變了以往分散作戰、單一手段維權的做法,借助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的力量,有針對性地進行維權,顯示出權利人維權的決心和集體維權的力量。
首開訴前證據保全先例
10月28日至29日,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根據裁定,針對該市湖北歌庫時尚娛樂有限公司、金輝娛樂有限公司、藍色天空等7家卡拉OK經營場所侵權使用他人音樂電視作品的行為,執行訴前證據保全。這意味著權利人在司法程序保護下擺脫了公證員現場“陷阱取證”之嫌,也標志著法院系統在減輕權利人的維權負擔、降低維權成本方面邁出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步。
武漢大學知識產權法研究所所長寧立志教授認為:“法院對侵權卡拉OK經營場所執行證據保全,是對侵權經營場所經營者的一次重擊。在法院執行了證據保全之后,權利人掌握了主動權,這些侵權證據不再會因為經營者的防御性措施而被毀滅或破壞。通過法庭質證,這些證據將成為判斷店家侵權與否的事實根據。”
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接受權利人的依法申請采取對證據直接固定保全的方式,是一次有益的嘗試,這種取證方式的改變將有效解決以往權利人維權取證難的問題。
庭審網絡直播擴大影響
11月2日上午9時,李晏侵犯權利人卡拉OK音樂電視作品版權糾紛一案的庭審過程被搬上網絡,網民可以通過遼寧省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官方網站實時收看庭審的全部過程。
由于未經權利人許可,以商業目的擅自播放其音樂電視作品,大連市溫莎、富麗盛豪、樂都等13家KTV商家相繼被告上法庭,李晏侵權案是其中的一例。東北財經大學法學院大三學生周漢一邊在線收看庭審過程,一邊興致勃勃地記著筆記。看完庭審,周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之前我們只能從報紙、網絡了解到關于我國卡拉OK版權維權的一些只言片語,但網絡上的各種信息雜亂,讓人真假難分。此次法院網絡直播案件庭審全過程,大家借助網絡媒體就能深入了解卡拉OK版權案件的審理,上了一堂生動的版權保護課。”
不僅如此,音像作品權利人組織還為大連地區第一批積極繳納版權使用費、簽訂著作權許可使用合同的卡拉OK經營者頒發《卡拉OK經營行業著作權許可使用證書》,并提出了“授權使用、有償付費”的口號,在當地得到了較好的響應。
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副總干事呂文舉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多年來,我國卡拉OK經營行業一直在免費使用權利人的作品,卡拉OK行業存在的版權侵權問題非常嚴重。音集協是音像作品權利人集體維權的平臺,通過集體管理的力量實現權利人利益的最大化。如今,卡拉OK版權維權隨時隨地都會遭遇新問題新挑戰,迫切要求革新維權思路。在訴訟過程中適用財產保全、證據保全,通過庭審網絡直播擴大案件影響,都是在拓展新思路中采取的對策,經過實踐取到了較好的效果。以后這些維權模式和取證方式將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