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建筑大學兩名擁有發明專利的大四學生,最近差點掉進“甜蜜陷阱”:有中介人員發信稱,他們的專利被外企看中,專利內容需要翻譯成外文。接著,中介人員還推薦了一家翻譯公司,但要先交數千元翻譯費。兩名學生感覺自己遇上了騙子,趕緊報警。
為了增加畢業后就業的籌碼,大四學生劉濤利用業余時間發明了一種新型臺燈,并且遞交了專利申請。劉濤的專利審批下來后,一個自稱姓鄧的中介人員與他熟絡起來。一個月前,老鄧給劉濤推薦了一個公司,“他說,那可是瑞典的公司,價格開得很高,并且那個公司很快就會跟我聯系。”沒過多久,劉濤收到了一家自稱專做電子業務的瑞典公司的信函。
記者在這家公司寄給劉濤的信函中看到,這家公司負責人姓李,在信中表示,劉濤的專利是他們公司需要的技術,希望能盡快和劉濤達成合作事宜。他提出讓劉濤盡快把專利和合同都翻譯成中瑞文對照的兩份文件。“我問他必須要翻譯成瑞典文嗎?英文不行嗎?結果卻被他說沒誠意。”為了把文件翻譯成瑞典文,劉濤找過同學,還從網上查了幾家翻譯公司。“別的文字都行,一聽是瑞典文,人家都不愿意接。”
就在劉濤著急上火的時候,老鄧主動給他打起了電話。“他說給我推薦一家公司,讓他們和我聯系。”
第二天,劉濤就接到了一家翻譯公司的信函,信函中稱“兩天就可以完成翻譯工作,為了照顧大學生創業給你最低收費,300元一千個字符。”劉濤算了一下光翻譯費就要3000多元,并且對方還表示要先交錢后翻譯。
就在劉濤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同學小王找到了他。
原來小王也有一個發明獲得了專利,遇到了類似情況。兩人發現,雖然兩家公司的單位名稱和地址都不一樣,但是他們的聯系電話和負責人卻是相同的。“我們估計那是家皮包公司,專門騙人的,并且那個翻譯公司也一直給我們打電話,只管要錢。我們獲得專利后,聯絡方式和地址都被公布在了網上。他們就是這樣找到我們的。”
目前,兩人已經報警,此案仍在調查中。
下一篇 多美滋被曝專利名與專利號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