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7月,延續2年多的iPad大陸商標權訴訟達成和解,蘋果公司為此支付了6000萬美元,當時就有觀點認為,這一事件將助長搶注商標之風。近日有業內人士爆料,騰訊旗下產品微信的商標被搶注,騰訊要拿回商標權或將付出又一個天價。
微信是騰訊在2011年1月21日推出,中國商標網的查詢結果顯示,騰訊在1月24日遞交了第9類和第38類的“微信”商標申請。微信推出后,搶注商標的個人和機構不在少數,商標類型也是五花八門。
騰訊遞交的申請流程狀態是“駁回復審”,在騰訊之前已經有一家名為“北京聯智昭陽文化傳播”的公司遞交了第38類“微信”商標申請,這是一家服務出版社和保險公司的文化類企業,與騰訊業務并無交集。聯智昭陽是在2011年1月17日提交申請,這個時間早于微信正式推出的時間,似乎并無惡意搶注嫌疑,但互聯網公司產品正式推出前會有內測期,在此期間難保新產品的相關信息不被泄露出去。
■專家觀點
■
騰訊能否奪回微信商標
法律人士分析,聯智昭陽的“微信”商標申請遭到的“異議”很可能來自騰訊公司。
騰訊要奪回被搶注的微信商標,可以對聯智昭陽的申請發起異議,即使聯智昭陽的商標成功注冊,騰訊還可以向商標評審委員會申請撤銷該注冊商標。近年來受利益驅動,搶注商標開始趨向專業化,出現職業搶注人、專業搶注公司,一家互聯網公司的法務部人士表示,如今有一些機構專門盯住互聯網新產品,“商標搶注成功后,就向相關公司漫天開價。”
針對惡意搶注商標的現象,法律界專家呼吁相關機構立法時應以制止惡意搶注商標,維護正當競爭秩序作為目的,建議出臺規定禁止商標代理機構自行申請與其代理服務無關的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