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四環生物公告稱,公司與北京維達法姆、第三人高世英股權轉讓糾紛一案法院予以立案。
這個案子頗為蹊蹺。花1億元買來的專利竟然從未成功注冊,四環生物可以說是上了個大“當”。但如此輕易被騙,不免引來眾多投資者的質疑,難道上億元的交易連最基本的調查都沒有進行?昨日記者從公司董秘辦公室獲悉,事實上公司與維達法姆簽訂合作協議時,已知曉該專利仍未成功注冊,最終合作是出于對多年合作伙伴的“信任”,目前“也有被騙的感覺”。
去年9月,四環生物與維達法姆、北京四環簽署協議書,約定四環生物將其所持的北京四環45%股權作價1億元出讓給維達法姆,以換取對方持有的“生物蛋白舌下給藥技術專利”,包括IL-2、干擾素、EP0、G-CSF等舌下含片技術所有權。經江蘇中天資產評估事務所評估,該專利的評估價值為1.14億元。公司此后一直沒有公布該項合作的進展,直到昨日發布訴訟公告。
據訴訟公告,四環生物早已將北京四環45%股權變更登記至維達法姆名下,而維達法姆所持有的相關專利技術資料至今未實際交付給公司,且其在中國進行的專利申請仍未獲得批準。更驚人的事實是,經向澳大利亞專利局調查發現:維達法姆、高世英所述的生物蛋白舌下給藥技術在澳大利亞并未獲得專利權,其提供的“澳大利亞專利號:2007901333”僅是臨時申請號,并非專利號,且早已于2008年失效。
記者以投資者的身份撥通了四環生物董秘辦公室電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表示,許多投資者已經對此提出了疑問,當初簽署協議時公司知道對方尚未成功專利,但對方稱“正在辦理,快了”,由于雙方已經合作多年,出于信任最終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現在“也有被騙的感覺”。這位工作人員還介紹說,相關的技術一直是存在的,但由于對方未能成功申請專利,肯定值不了1個億,所以公司要維權。
公告證實,四環生物和高世英合作確實已有多年。按這位工作人員的解釋,在與維達法姆簽署合作協議時,四環生物知道對方的專利尚未成功注冊。而聯系公司此前公告中多次提到的“生物蛋白舌下給藥技術在澳大利亞已申請專利”,事實上,公司已對公眾投資者構成欺騙。
也有投資者將責任歸咎到評估公司頭上,畢竟對一件專利作出1.14億元的價值評估,不可能連真假都不分辨。無形資產評估報告中有一句話值得注意:“該技術目前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目前國內外并無IL-2、EPO、G-CSF、IFN 舌下緩釋片的研究報道。”現在看來,該“特別說明”應是另有深意。
從毛紡轉型醫藥的四環生物,近年來一直在尋求打造自己的醫藥類核心產品,能用于“治療癌癥、炎癥和其他慢性疾病”的生物蛋白舌下給藥技術專利,曾給了二級市場極大的想象空間,但隨著此次訴訟官司的披露,轉型醫藥已經難以為繼。據公司董秘辦介紹,下一步計劃向煤化工轉型。今年9月,廣州盛景投資有限公司的入主,或許也是此次揭開高價收購專利騙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