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知識產權”是第九屆高交會三大主題之一。雖然本屆高交會還未正式開幕,“知識產權保護”卻已經成為今年高交會序曲里的熱門主題詞。知識產權保護一直是歷屆高交會關注的重點之一,從去年第八屆高交會首次將“保護知識產權”作為展會亮點,并為參展商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發放認證證書,到本屆在知識產權保護的全方位服務上進行了更多的革新,“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認證交由國家商務部、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同作為監制單位,使該紙證書的含金量提升了一個檔次。
10月10日下午,第九屆高交會召開國內團組秘書長會議暨自主知識產權證書頒發儀式。華為、中興、比亞迪、朗科、騰訊、同洲電子等企業獲頒“自主知識產權證書”,這些企業都是深圳的專利申請大戶,而絕大多數都是自身領域中的發明專利,為深圳高新技術企業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做出了表率,以榜樣的力量帶動了整個產業的觀念革命。
產權觀念處于導入期:“知識產權保護”在我國算是新生事物,有企業代表形象地稱其為“處于新產品的導入期”。深圳企業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走在全國前列,尤其是多數參與國際競爭的科技企業,都有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深圳市知識產權局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深圳專利申請總量20013件,其中90%以上由企業申請,并且絕大部分都是高科技企業。專利以發明專利為主,共10362件,首次超過申請總量的50%,專利的比重不斷提高,專利的質量在改善;專利授權量達9862件,同比增長38%以上,PCT國際專利申請同比增長40%以上,已經連續數年保持全國第一。深圳許多企業,尤其是本土高科技企業很早就設立了專門的“知識產權保護”管理機構,從制度到執行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思路,以此也取得了許多專利保護的成績。即便如此,還有更多企業沒有樹立系統的觀念,或采取隨機應對知識產權保護,還有許多企業根本不知道知識產權保護對于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性。深圳市專利協會常務副會長表示,意識到知識產權保護是現代企業參與競爭(國際競爭)不可缺少的環節的企業以大企業、品牌優勢企業為主,部分中小企業誤以為法律制度不健全,企業申請了專利也難以得到保護。
政府培養意識 市場自然淘汰:自第八屆高交會“保護知識產權”被正式提出成為會展六大亮點之一以后,本屆政府更加看重“知識產權保護”對于高新科技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制勝力量,并通過展會主題強化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宣傳。
在上屆高交會成功推出“自主知識產權認證”的基礎上,本屆高交會將為自主知識產權保護提供全方位的服務,首次安排了50名知識產權義工現場服務,并設立現場仲裁,將“12312”的產權保護熱線組搬到現場辦公,精心打造“藍天會展”,這些新的服務給深圳許多重視知識產權保護的企業添足了底氣。有法律界人士仍然認為政府的這些工作實際效果不大,更象喊口號式的“作秀”之舉。在目前階段下,因為“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還需要整體培育,領先于全國的深圳也跳不出這個“初級階段”,政府的責任更有效的是放在意識培養上,獎勵有成效的企業,鼓勵企業自主創新,保護產權,提高全社會對于“知識產權保護”的整體意識。
專利本身具有壟斷作用,體現在許多方面,如在投標競爭時能自身增加非常大的砝碼,尤其是美國、歐盟、日本市場有很好的體現。美國、歐盟當地對知識產權保護非常好,各企業最不愿意卷入與專利有關的官司,一旦攪上官司,耗費的時間和金錢成本相當高。有專利和無專利的情況下,哪怕價格高一些,有專利的也很容易獲勝。國內現在這樣的情況也越來越多。
讓業內人士感到憂心的一點是,目前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研發投入是巨大的,而回報卻沒有明顯的體現,“歷史還未證明深圳這些企業的做法就是完全成功的”。